医生点赞!医院外请专家收5000元“飞刀费”后被患者举报卫健委的回复亮了188金宝博- 金宝博官方网站- APP下载
2025-08-14188金宝博,金宝博官方网站,金宝博APP下载近年来,不少医院因外聘专家(即通常所说的“飞刀”医生)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。
7月25日,有网友在江西省在线问政平台“问政江西”官网投诉称,患者因需手术,入住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某公立三级医院耳鼻喉科。然而,在手术期间,患者方被要求另付5000元专家费。该网友在举报中写道:这个费用只给私人,不计入住院费用,另外私人给了5000专家费用做了手术,医院还需要另外算手术费用。不仅如此,该网友称,做完手术之后,医生还强迫病人花钱请客吃饭。
之后,患方与主管医生商定,自愿承担外请专家的会诊费、差旅费、交通费、劳务费及其他相关的费用。
主管医生告知患方,外请专家过来“飞刀”手术,需要另付5000元专家费,并且这个费用直接交给外院专家,是不能计入住院费用的。患者及家属应诺,并签了相关知情同意书。
手术很成功。术毕,患者家属提出请专家吃顿便饭,最终,主管医生垫付了150元,请外院专家与患者家属吃了便饭。
很多业内人士在看到这则新闻时,或许就已心知肚明:这无非又是一起由“飞刀”引发的医患纠纷。
这样一个知情同意、事先约定协商好了的事情,患方却过河拆桥事后举报,翻脸就不认这专家会诊“飞刀”手术费。网上的那句调侃语“做完手术告大夫”,在现实生活中正在淋漓的无情上演。
2018年12月,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请外院专家“飞刀”,专家收取5000元会诊费,被当成索要红包遭到举报,最后退回并通报;
2019年9月,北京天坛医院专家“飞刀”前往山西洪洞县为脑梗患者手术,术后被举报收取10000元红包,被视频作为证据,最后不仅退费,相关医生还被处理;
2020年11月,大庆第五医院经患者同意,邀请哈尔滨专家前来手术,患者家属支付3700元“飞刀费”后,因不满手术延后,于是投诉医院违规收费,退回;
2021年7月,上海一专家前往河南滑县新区医院,为患者开展斜颈手术,在收取3000元专家费时被患者家属,家属向媒体曝光要求维权,最终退费;
2021年9月,河北衡水武邑县医院,一名子宫脱垂患者家属转账医生13000元专家会诊费,三天出院后举报,医院全部退回。
这样的例子,还有很多。几乎都是以医院退钱,医生被处理收场;几乎每一次,患方都能以“弱者之名”得到大家同情和理解;几乎每一次涉事医生都被处理,而患者及家属,却总能毫发无伤。
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条件下,对于偏远和医疗不发达地区的患者来说,与费时费力远赴大城市就医相比,“飞刀”是难得的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机会。
“飞刀”对于专家来说,能扩大自己影响力且获得不菲的报酬。对于基层医院来说,可以为本院医生提供学习机会,有助于医院诊疗水平的提升。
但这个看似一举三得的方案,却已经多次成为医患矛盾,上了新闻热搜,也多次成为了医疗纠纷的催化剂。
对此,不少医生曾公开表态,如“温柔医刀”微信公众号创始人,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郑阳春医生曾发文表示:“我就曾经遇到邀请我去飞刀的案例。比起人性,我更愿意相信制度。在制度没有完善、新的规范没有出台之前,我不愿拿数十年的努力,拿未来的职业生涯去冒险。”
如果专家会诊“飞刀”的路,今后彻底被“掐死”,而暂时又没有开辟一条新路,可以想见,接下来优质医疗资源的补充和下沉,将会真的成为一句口号。小地方的患者,想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,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。
如今只有患者一方对医生和医院的评价制度,而无医生和医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信用评价,将会致使造谣、抹黑、甚至污蔑的成本极低。
2025年6月12日,一名胆管癌即将手术患者家属偷偷将红包放入医生白大褂左口袋,然后举报医生收红包。
医院纪委经向被举报张医生核实,以及调查发现,患者刘某因胆管癌,于6月12日9时收入肝胆胰外科,家属在6月12日12时37分来肝胆胰外科医生办公室了解病情。其间患者家属向张医生送红包,被张医生拒绝。
6月13日,张医生到院更衣时,发现白衣左下兜内有一牛皮纸信封,内有现金人民币3500元。张医生随即叫来护士长及在办公室工作的另一位医生一起,于6月13日8时37分前往医院纪检说明情况。同日11时7分许,院纪委调取监控证实,患者刘某家属于6月13日1时许,独自前往医生办公室,在医生办公室门后翻找白衣,在找到张医生的白衣后,将红包塞入张医生白衣的左下兜内,又因肝胆胰外科值班医生前往急诊处置患者,回科后直接回医生休息室休息,故当日值班医生及张医生本人均未发现有人潜入医生办公室塞红包。6月13日13时44分张医生与科纪委、护士长等人一道,在住院处2号窗口共同将红包存入患者刘某的住院账户。医院纪委经调查后确认,系患者家属诬告。
6月17日18时10分,医院纪委向张医生现场发放正名书,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通报调查结果,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行贿及诬告陷害的法律风险,现场签署诬告陷害法律风险告知书,鉴于患者家属严重干扰医院正常诊疗秩序,肝胆胰外科决定暂停患者家属陪床及探视权利。
如此严重的一个栽赃诬告陷害事件,就这么一个不痛不痒的处理结果,是起到震慑作用,还是起了一个示范效应?
孟子言:“君子可欺之以方。”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双向评价及惩罚制度来保护那些无辜的、道德高尚的被诬陷的医生。
为什么原来一家亲的患方,却在事后突然翻脸不认“亲”,非要打破沙锅举报到底,誓把医生拉下马,置于死地而后快呢?笔者曾百思不得其解。后来,一位同事的一句话,让笔者醍醐灌顶。
他说,其实医生专家“飞刀”会诊费,就和老人跌倒“扶不扶”一样的,每一个该类事件的裁决结果,都会成为下一个类似事件的多米诺骨牌。如果每一次事前同意,事后举报成功,那么,这种事情,就必然会形成一个“破窗效应”。
尽管外请专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带来的是积极的一面,解决很多患者看病难的问题。但以往专家“飞刀”中各方医生的权益,大多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。
就在患方举报医生收了3500元费用一周后,丰城市卫健委公开回复了对这一事件的调查处理。
关于外请专家费用,丰城市卫健委表示,外请专家这一医疗行为是解决患者就医的便民举措,也是很多基层医院的通行做法,目的是避免或减少患者及家属市外就医和陪护的费用和困难,且能让基层患者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。在做手术之前,主治医师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,并征得了患者家属同意才联系外请专家来院会诊做手术。同时,外请专家参与会诊手术并不违反法律规定。且该患者外请专家来医院手术已在医院医务科备案。
只有医疗卫生管理者敢于担当,临床一线埋头拉车的医者,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,才会让社会形成认可医生价值的气候,才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医生,愿意在这个行业里力争上游。
客观的说,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还不均衡,优质的医疗资源,大都集中在大城市,专家会诊“飞刀”可以让小地方的患者,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,在打开生命通道的同时,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,盘活了医疗资源。既然合情合理,它就应该完全可以合法。
实际上,随着这样的“负面性”事件越来越多,人们对于“飞刀”带来的积极性,也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。对这一事情的方向,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向。大家似乎都看到,特别是主管部门也已经高度认识到医生“飞刀”现象,是一个患者、医院、医生三方共赢的事情。
无论如何,绝不能容忍这种以捍卫自身权利之名,实则断后来人生路的不齿之事。
纵观此类案例,医生“飞刀”之所以纠纷不断,就在于其合情合理,但却并不合法合规。
目前能追溯到的、有据可查的关于医生“飞刀”的全国性法规是2005年施行的《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》(以下简称“暂行规定”)。
其中,关于会诊费用,暂行规定:“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”。而一般来说,主任医师在当地会诊,收费标准为100到200元,外埠会诊300元到400元不等。这个定价明显不符合当前的物价水平。
这20年里,我国社会和经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但是关于医师会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,已经明显滞后。
法律只有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,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发展,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《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》在制定之初,确实起到了规范医生外出会诊行为,促进医学交流发展,方便群众就医以及保护患者、医生和医疗机构合法权益的作用。
但时至今日,在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,这一暂行规定已经无法满足既保障医生自由执业、收入合法。尤其是在医疗反腐的大环境下,让医生的收入回归阳光之下,才是保障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、增进医患双方信任的最好出路。
笔者认为,与其外请专家放任自流,不如由政府重新制定专家外出会诊章程规范,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,充分体现专家的技术价值,让患者的钱交得安心、专家拿得放心。只有这样,才是真正的共赢。
这次丰城市卫健委的态度,让我们看到,外请专家“飞刀”会诊,从灰色地带走到阳光之下,需要走的路,已经越来越短了。
官方通报!57岁妇产科主任坠楼身亡,留书“为我正名”……家属:连续7个多月遭受网暴,极度无助
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,“感知世界医学脉搏,助力中国临床决策”是平台的使命。医脉通旗下拥有「临床指南」「用药参考」「医学文献王」「医知源」「e研通」「e脉播」等系列产品,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、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对面楼着火!广州居民拽着消防水枪跪地上隔着一栋楼喷射灭火!网友直呼:牛啊!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电脑里有一款Demo就让我狂玩二十小时的忍者游戏/
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电脑里有一款Demo就让我狂玩二十小时的忍者游戏 廉颇 2...